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介绍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是在多年发展和积淀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践行“两山理论”,通过整合专业优势和资源,集交叉学科优势于一身,于2017年获批的专业,长安大学是该专业全国首批院校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土地工程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最为齐全的高校,已经在土地工程学科培育和创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相关要求为指导原则,立德树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掌握工程学、地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土体重构和水资源配置等基本方法,具有土地工程技术及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以从事土地整治、利用、保护和修复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工程实践为核心,适应土地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经济的需要,能在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教育科研机构、技术设计咨询单位及相关行业从事土地整治、基础测量、野外勘察与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地理数据处理与集成、数据库建设、土地工程规划与设计、生态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土地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土地整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备较强的土地整治工程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土地整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 2.问题分析:具有应用掌握的系统知识和工程方法对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决策的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前提下,具有开展与土地整治有关的实验、试验等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工艺改进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项目设计; 4.研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所掌握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开展自然资源形成、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科学研究,并通过信息集成、数据挖掘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本专业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遥感、地理信息、测量、等现代技术工具,掌握对专业问题的分析测试及集成方法;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掌握土地整治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土地整治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解决方案及其对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掌握理解和评价土地工程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力,具备提出降低风险方案的能力; 8.职业规范:具有本专业具有的工科、相关的理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规范,实现价值实现、提升与引领;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工作中独立承担工作任务,亦可在团队协作中担任不同角色,具备团队意识、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10.人际沟通:能够就本专业问题与本领域同行及相近领域专业人才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土地工程管理、工程监理、施工管理的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领域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该领域科技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定位
本专业依托我校理工结合的优势,采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公共管理、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新工科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化学分析能力、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手段,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升土地质量为目标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监测等技能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类福祉。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土地工程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土地工程概论、农田水利学、土地工程制图、土地工程实验与试验、工程概预算、土地工程普探、工程施工与管理、土地工程规划与设计 特色课程: 自然资源大数据、生态用地整治与修复、城市土地整治与运营、生态修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