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赵春江,男,1964年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农业信息技术专家,主要从事农业智能系统与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研究。牵头实施了我国863计划“电脑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专项研究,研究的农业智能系统开发平台、作物定量遥感监测技术、精准农业导航技术、农机作业监控技术、温室测控物联网技术等成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在全国近30个省市得到广泛应用。牵头国家农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创建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专家,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及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中华农业英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美国农学会滕头农业科学奖等荣誉称号。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主任     

2016.08-至今,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主任

2013.08-至今,农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主任

2009.10-至今,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首席专家

2002.11-至今,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01.12-至今,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首席专家

1999.12-至今,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员

1991.09-1999.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1988.09-1993.07,北京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 博士

1985.07-1988.09,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作物栽培与耕作 硕士

1981.09-1985.07,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作物栽培与耕作 学士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计委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948、国家973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Field Crops Research》、《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和《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主编、参编《农业专家系统构建技术》、《对地观测技术与精细农业》、《精准林业》、《测量学原理》、《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国家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4项。

主持开发农业智能系统平台(PAID),攻克了大型农业专家系统建造中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研究成果在全国26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作为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简称863电脑农业)”重大项目的技术总体组组长,成功的在全国进行了项目的组织实施,全面推动了以农业专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全国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并因此成果于2003年获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e-Science)。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提出了施肥尺度效应理论和地表农学参量定量反演理论方法,研究开发了一批精准农业重大软件和硬件技术产品,初步构建了我国精准农业从理论到技术、到产品、再到系统的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精准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作为863计划数字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牵头制定了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先后主持召开了3次“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次“中国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学术会议”,推进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主要学术成就:

1、创建空天遥感与地面传感协同的一体化精准农业信息获取技术,解决信息源瓶颈问题,成果反向输出发达国家

1) 提出作物氮素定量遥感机理方法,建立了作物叶片氮素光谱响应和冠层辐射传输机理模型,提出叶片-冠层双尺度作物氮素信息同步解析方法,较传统方法精度提高了12%-20%;研究提出作物冠层氮素空间垂直分布和作物不同生育期氮素时间连续监测方法。该研究实现了作物氮素从单叶片到冠层、从冠层表层到垂直空间分布,从“瞬时点状”到“连续面状”时空连续监测,形成了一整套作物氮素遥感监测方法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4篇,获发明专利5项。在全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累积应用2630万亩,通过中英牛顿基金反向输出到发达国家,形成了重要国际影响力。2013年获美国农学会农业科学奖(ASA)

2)发明了土壤氮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传感方法,明确了LIBS测量土壤氮素的物理机制,提出了空间约束/磁约束/纳米增强等提高探测精度的新机理,发展了著名学者GiacomoLIBS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将LIBS检测限由ppm级提升了5个数量级达到PPt级,研究结果在Analytical ChemistrySensors等顶级权威杂志发表,得到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认可。创建了土壤氮素LIBS测量技术方法体系,受到国际专利(PCT/CN2013/070978)保护。研制了土壤氮素原位测量仪,土壤全氮测量精度95%,速效氮精度90%,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杂志Analytical Methods选为封面。

3) 信息采集技术产品研制与应用创新农业传感技术,研制出系列作物/土壤/环境/农机信息采集设备,获发明专利31项。其中玉米果穗表型检测仪可实现32项指标高通量高精度检测(98%),已推广100多套;土壤水分传感器可实现多层土壤水分在线监测,在农业部商情监测网络中应用2836套;温室环境信息采集设备(温室娃娃),销售13862台;农机深松作业监测设备安装1.3万套。累计销售研发的各类农用传感器9.4万套。2010,数字农业测控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

2、在国内较早系统地开展了精准农业研究与实践,在精准农业理论方法、大田精准作业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进了我国精准农业跨越发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多信息源处方图生成技术提出以土壤养分、作物长势和产量空间变异为指标的精准作业管理分区方法,研制了基于不同信息源的农机精准作业处方系统,发表论文11篇。

2)农机北斗导航控制技术提出北斗地基/星基广域增强技术与GNSS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方法,提高了复杂农田环境下农机导航定位、姿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提出多模组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实现农机作业高精度自动导航控制;开发了农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误差不超过3cm。获发明专利2项,产品在新疆等地推广516台。

3)精准施肥技术提出电液比与增量PID控制的变量施肥控制技术,研制精准农业变量作业控制系统、基于处方图及作物实时感知信息的系列精准施肥机具;研制出基于作物肥水需求模型的温室智能多回路控制器、肥水一体机。获发明专利2项,智能多回路控制器销售8085套,精准施肥及推广600多套,肥水一体机推广300余套,水肥可减少15%-20%,增产8%以上。

4)精准施药技术建立了高效雾滴沉积技术方法,明确了雾滴在不同叶面特性下的沉积规律;建立喷洒压力、作业速度与喷洒量关系模型,提高了喷量控制精度;研制了农药喷洒控制系统和大田、果园对靶施药机。获发明专利3项,已量产销售2155台。2007年,精准农业关键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

3、创新智能信息服务技术,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农业智能(专家)决策系统面向田块尺度农民分散生产精准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农业非结构化知识"模型+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复合表示和关联决策理论方法;研发了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农业智能系统开发。平台PAID,实现大规模应用。全国23个省应用PAID平台开发出200多个本地系统,PAID平台英文版还推广到越南等国家。2003年获ITU/UNIDO等国际组织设立的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2)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精准信息服务需求,提出农业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方法;研发了农业智能搜索引擎,建立了PB级农业大数据,数据日更新178万条;提出"最近邻+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知识图谱分析与挖掘方法,构建了置信度90%以上的农业知识规则库9.65万条;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精准信息服务云平台,提供精准信息服务2000万次/年。其中农机深松作业监测系统实现了对1.3万台拖拉机作业面积和质量动态监测,为政府部门发放资金补贴和农机手掌握作业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实现了精准农业服务推广模式重要创新。2006,农业专家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