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进一步夯实自然资源“一网一图一平台”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保障作用,助力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陕西省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和管理决策,切实加快推进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建设,推动学会专业委员会发展,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等单位主办,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承办的“自然资源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暨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将于2023年12月22-24日在西安举办。学术年会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功能,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科学综合研究与实践,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二)主办单位
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研究分会
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三)承办单位
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广州大学空天遥感创新研究院
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
大方集团(西安)控股有限公司
(四)协办单位
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然资源部黄河上中游自然资源智能遥感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士专家工作站
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坝道工程医院陕西地质分院)
陕西省灾害地质智能调查与应急处置研究中心
陕西省地质大数据中心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科研实践基地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评估研究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
上海建桥学院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国际遥感学报)编辑部
《遥感学报》编辑部
《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
《地球环境与科学学报》编辑部
二、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
名誉主席
成升魁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二级研究员
汤中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名誉院长
主 席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副主席
杨思全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应急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
李豫琦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甘 晖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授
杨青春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
沈 镭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二级研究员
卫 征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王双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
彭建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
王晋年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广州大学空天遥感创新研究院院长 教授
委 员:
王 捷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 五级职员
李建星 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建军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 教授
洪增林 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会长,二级教授
仇仲学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 猛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张茂省 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院长,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
李志忠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圣波 吉林大学教授,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院长
杜培军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鹰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华南分院,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教授
郭 科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刘银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张立福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高光谱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范 文 长安大学副校长 二级教授
王润孝 西北工业大学 二级教授
刘建朝 西安工程交通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
蒲济生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常 远 钱学森学派生命系统工程团队、社会系统工程团队教授,千善基金会理事长
刘德长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教授
宁奎斌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范少言 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
葛安新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方胜 大方集团(西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级经济师
纪中奎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正高级工程师
屈 凌 陕煤集团企业管理部主任
罗旭东 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
王宁练 西北大学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院长 二级教授
韩军伟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IEEE Fellow,国家级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杨建华 西北工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陕西省重点学科负责人,陕西省地质与智能遥感应用创新中心主任,教授
焦建刚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教授
杨兴科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张伯声基金会秘书长、教授
吴晓军 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王新平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处长
罗乾周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院首席专家,二级教授
吕印有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财务处处长,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秘书长
杨志东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科技处处长,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薛旭平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地质勘查处处长,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李新林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规划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研究分会秘书长
钞中东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研究分会执行秘书长
付 垒 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主任,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办公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郝光耀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正高级经济师
杜少喜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主 任 高级工程师
王 鑫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人事处处长,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副会长
刘科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
王晓峰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
李荣西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宋进喜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
张 岗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教授
郭 威 长安大学教授,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副会长
李佳佳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闫 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国际遥感学报)编辑部、《遥感学报》编辑部主任
朱晓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学报》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马文军 《地球环境与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赵 玮 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主任助理,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副会长 高级工程师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会议时间
2023年12月22-24日
2、举办方式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一个线下主会场,并设立专业委员会分会场。
3、会议地点
古都文化大酒店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莲湖路172号(洒金桥与莲湖路辅路交叉口西南80米)
四、会议总体安排
时间 | 日程安排 | |
12月22日 | 参会人员报到 | |
12月23日 | 上午 | 开幕式 |
大会主旨报告 | ||
下午 | 分会场报告 | |
12月24日 | 参会人员返程 |
研讨会包括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12月22日会议现场报到,12月23日上午特邀报告,12月23日下午分会场报告。
1. 会议将邀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领导及专家,全国自然资源领域院士、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
2. 分会场报告将从投稿人员中经会议学术委员会评审后,按报告涉及主题进行分组。大会报告和录用的分组报告将全部收录在大会论文集。大会将根据投稿的论文及分组报告质量评选出优秀报告并颁发证书(大会主旨报告不参加评奖)。
3. 大会将从来稿中选择部分优秀稿件全文推荐到《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自然资源学报》《地球环境与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
4.提交报告者务必在截止期11月30日前将报告(或论文)题目,论文摘要或全文,300字的报告人简介及报告人工作照发送到会务组邮箱,以便安排编印会议手册。
五、会议主题及大会报告(持续更新中)
大会主题:数字生态智慧服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六、分会场主题及报告(持续更新中)
分会场一: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范少言 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
(二)研讨主题
地域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三)研讨内容
1.地域人文资源基本特征的系统研究
2.人文资源要素与区域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3.构建传承与利用人文资源的整体策略
(四)分会场报告
序号 | 报告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主持人 |
1 | 14:00-14:20 | 地域文化传承利用与城乡建设 | 党春红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 权东计 |
2 | 14:20-14:40 |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 陈晓键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3 | 14:40-15:00 | 人文环境与周易解读 —周易隐含的关中人文内涵 | 王练柱 | 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公司 | |
4 | 15:00-15:20 | 陕西崖居研究 | 段炼孺 | 西安工程大学 | |
15:20-15:30 | 会间休息 | ||||
5 | 15:30-15:50 | 秦咸阳城•汉长安城遗址规划思想与启示 | 权东计 | 西北大学 | 陈晓键 |
6 | 15:50-16:10 | 某唐帝陵遗址区地貌反演与三维景观重建 | 杨 波 | 咸阳师范学院 | |
7 | 16:10-16:30 | 丝路文化的创新运用与活态展示 | 李思媛 | 陕西旅游集团 | |
8 | 16:30-16:50 | 西安历史文化价值评价及线性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 | 张力军 | 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 | |
| 16:50-17:10 | 结束语 |
|
| 范少言 |
分会场二:绿色发展与自然景观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李志忠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赵 君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研讨主题
绿色发展与自然景观评价
(三)研讨内容
1.绿色发展:深入探讨地质调查服务资源开发、绿色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地灾预警技术等。
2.自然景观评价:探讨园林技术及不同景观区宜居环境建设等。
(四)分会场报告
序号 | 报告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主持人 |
1 | 14:00-14:20 | 遥感科技与地球健康体检 | 李志忠 | 上合地学卫星遥感中心/西北大学 | 孙萍萍 |
2 | 14:20-14:40 | 中国地下水依赖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演变 | 尹立河 | 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中心 | |
3 | 14:40-15:00 | 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智能处理 | 杜培军 | 南京大学 | |
4 | 15:00-15:20 | 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新特征与新挑战 | 孙萍萍 | 西安交通大学 | |
5 | 15:20-15:40 | 黄河源区水质关键指标多源遥感反演及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常睿春 | 成都理工大学 | |
15:40-15:50 | 会间休息 | ||||
6 | 15:50-16:10 | 三江源地区自然资源调查进展及技术方法探索 | 白建科 | 西宁自然资源调查中心 | 赵君 |
7 | 16:10-16:30 |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要素变化及承载能力初步评价 | 刘江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
8 | 16:30-16:50 | 时空大数据赋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 李聪聪 | 煤航遥感院 | |
9 | 16:50-17:10 | 康养资源开发服务西部地区绿色发展 | 赵君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
| 17:10-17:20 | 结束语 |
|
| 李志忠 |
分会场三: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与智能地质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王宁练 西北大学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刘 拓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二级教授
付 垒 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二)研讨主题
以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合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优势,研究黄河上中游自然资源一体化动态感知技术、遥感智能解译技术,时空数据管理技术,支撑构建全时空、立体化、智能化的遥感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体系,提升黄河流域上中游自然资源智能监测水平
(三)研讨内容
1.面向黄河上中游典型自然资源要素的一体化感知技术
2.寒旱区及黄土高原多源时空数据集成与智能管理技术
3.典型自然资源要素数据的智能挖掘与分析应用 (四)分会场报告
序号 | 报告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主持人 | |
1 | 14:00-14:20 | 光谱地壳计划与深部矿产探测 ——谈地质遥感创新战略 | 李志忠 | 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 | 王宁练 | |
2 | 14:20-14:40 | 机载高光谱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 罗旭东 | 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 | ||
3 | 14:40-15:00 | 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智能处理 | 杜培军 | 南京大学 | ||
4 | 15:00-15:20 | 自然资源卫星支撑国土空间全要素遥感监测 | 尤树撑 |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 ||
15:20-15:30 | 会间休息 | |||||
5 | 15:30-15:50 | 黄河流域中上游典型自然资源要素遥感智能提取探索与实践 | 刘磊 | 长安大学 | 刘拓 | |
6 | 15:50-16:10 | 遥感技术在黄河源等地区生态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探索 | 韩海辉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职中心 | ||
7 | 16:10-16:30 |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 付垒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
8 | 16:30-16:50 | 黄河上中游多源遥感数据统筹应用 | 纪中奎 |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 ||
9 | 16:50-17:10 | 高寒山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监测 | 强建华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 ||
| 12月24日上午 | |||||
9 | 9:00-11:00 | 自然资源部黄河上中游自然资源智能遥感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暨年度总结会 | 洪增林 |
分会场四: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刘科伟 西北大学教授
(二)研讨主题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三)研讨内容
1.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2.城乡融合的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分会场五:土地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王晓峰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研讨内容
1.地理空间优化与应用
2.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四)分会场报告
序号 | 报告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主持人 | |
1 | 14:00-14:20 | 题目待定 | 李晶 |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 |
2 | 14:20-14:40 | 题目待定 | 罗平平 |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 ||
3 | 14:40-15:00 | 题目待定 | 王晓峰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4 | 15:00-15:20 | 题目待定 | 卫新东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5 | 15:20-15:40 | 全球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遥感反演 | 王小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
15:40-15:50 | 会间休息 | |||||
6 | 15:50-16:10 | 题目待定 | 郭斌 | 西安科技大学 |
| |
7 | 16:10-16:30 | 2000—2020年延安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张康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8 | 16:30-16:50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 周继涛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9 | 16:50-17:20 |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带识别 | 孙泽冲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10 | 17:20-17:40 | 中国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 章玥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
11 | 17:40-18:00 | 长时序Landsat和GEE云平台的丹江口水库湿地变化时空格局演变 | 马娟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
| |
| 18:00-18:10 | 结束语 |
|
| 王晓峰 |
分会场六:自然灾害防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宁奎斌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光耀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正高级经济师
(二)研讨主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
(三)研讨内容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技术方法;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方法。
分会场七:资源与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李荣西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罗乾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院首席专家、二级教授
(二)研讨主题
“双碳”专业发展与建设问题
(三)研讨内容
1.培育高质量“双碳”人才
2.基础地质服务“双碳”目标
3.矿产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分会场八:低碳环保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宋进喜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二)研讨主题
低碳环保与绿色发展
(三)研讨内容
1.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2.碳汇地质勘查开发技术
3.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估与提升
4.废物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环保
分会场九: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张岗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研讨主题
天然药物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
(三)研讨内容
天然药物资源收集、整理与评价,天然药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天然药物资源综合开发
分会场十:健康地质专业委员会
(一)召集人
李佳佳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杜少喜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主 任 高级工程师
(二)研讨主题
地球环境(地质、大气、水、土壤、地理等环境)与健康、生态系统与健康。
(三)分会场报告
序号 | 报告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主持人 |
| 14:00-14:05 | 开幕词 |
|
| 李佳佳 (暂定) |
1 | 14:05-15:45 | 地质高背景地区土壤硒的 地球化学行为 | 余涛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2 | 原子尺度上的重金属与层状矿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反应机理 | 张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3 | 硒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 张荣强 |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 | ||
4 | 中国天然硒生物营养强化/NBP项目研究进展 | 宋佳平 | 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 | ||
15:45-15:55 | 会间休息 | ||||
5 | 15:55-17:10 | 基于含镉废水构建光催化体系及其资源化应用研究 | 李佳佳 |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 | 张荣强 (暂定) |
6 | 西安市鄠邑区水土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 杨生飞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 ||
7 | 地质高背景地区硒锌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 支倩 |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 ||
| 17:10-17:15 | 结束语 |
|
|
七、会议费用
(一)会议费标准
与会者(学会理事及特邀嘉宾除外)需统一缴纳会议注册费(含参会许可、会议材料、场地租用、会议期间餐费等),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进行会议费用的收取、管理及发票开具等相关事宜。往返交通、会间住宿费用自理。会议注册费标准为:参会代表1200元/人,学生代表600元/人。
(二)缴费方式
缴费方式一:二维码支付(微信或支付宝)
缴费方式二:转账汇款
账户名称∶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
开户银行∶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曲江支行
账 号∶2701020701201000100309
注:转账或汇款时请在备注栏填写缴费者单位、姓名及联系方式,将缴费凭证与会议回执一并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三)会议费发票
会议发票内容为“会议注册费”,仅提供电子发票。电子发票链接将发送至参会代表邮箱,请自行下载、打印。
(四)会议注册费退款
如因提交摘要未被安排报告或其他原因需要办理退款的,请于参会前一周(12月15日前)与会务组联系。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郑老师 13619297979 吴老师 18700829184
电子邮箱:393478414@qq.com
陕西省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
2023年11月17日
版权所有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邮箱:tdyb@chd.edu.cn
邮编:710064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