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淬初心,军训启新程。凌晨六点半,渭水之畔的长安大学北校区,晨曦初照,天际线被镀上一层金边。此时,军训旅二十四连——土地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们已整齐列队于早操训练场,他们身着迷彩服,身姿挺拔,构成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广大新生而言,军训是他们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也是开展国防素质教育、锤炼意志、培养担当的重要熔炉。“稍息!立正!”教官洪亮的口令响起,训练场上瞬间形成严谨的方阵。站军姿时,新生们如青松挺立,肩线平直,帽檐下的汗珠滚落却无人擦拭;转体训练中,“向右——转”的指令下达后,转体声整齐划一;齐步走练习时,前排同学手臂摆动精准,后排同学步幅保持75厘米的标准,从最初的杂乱到后来的整齐划一,每一步都彰显着集体协作的力量。

军训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舞台,更是培养集体精神的沃土。休息时,拉歌比赛成为最热烈的场景。“二十四连,来一个!”“要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同学们的口号声充满青春激情,震得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在训练中,互助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小个子女生努力调整步频,身旁的男生默契地放慢节奏;有同学中暑时,志愿者迅速拿来藿香正气水,辅导员也及时递上矿泉水。这些细节,正是土地工程学院“互助共进”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新生们军训的过程中,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学院辅导员和高年级团学组织组成“全天候护航队”,每天清晨提前到达训练场。烈日下,辅导员穿梭于队列间,反复叮嘱同学们注意身体;傍晚,他们又深入宿舍,指导内务整理、提醒军容风纪。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则是“移动后勤中枢”,他们提前布置好服务点,用自己的经验为新生们的军训保驾护航。

一场秋雨为军训增添了几分诗意。细雨中,教官带领同学们转移到教学楼门厅,即兴开展军歌学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激昂的歌声穿透雨帘,在回廊间回荡,驱散了初秋的凉意。雨停后,训练场旁银杏叶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映照得新生们的军装更加鲜亮。有同学在“军训日志”中写道:“雨停后的我们,好像更挺拔了。”
如今,军训已过半程,新生们的蜕变有目共睹。他们的脸庞被晒成古铜色,稚气逐渐被坚毅取代;踢正步时,脚掌磨出了茧子,但踏地声却愈发沉稳。通过队列训练,他们领悟到“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在刺杀操、军体拳等集体项目中,他们体会到“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而观看九三阅兵、参加合唱展示等红色教育活动,则让他们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明确自己的青春担当。
这段迷彩时光,无疑将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最厚重的序章。军训中培养的坚持与团结精神,将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未来攻克“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整治”“地理信息应用”等专业难题的强大动力。2025级土地工程学院的新生们,正以军训为起点,在渭水之畔积蓄力量,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奋勇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供图:何金龙 审核:孙翔洲 网络编辑:孔令达)
版权所有 ©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邮箱:tdyb@chd.edu.cn
邮编:710064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